当前位置:
 宁强县打造“123”劳动教育模式 助力“双减”纵深推进
2023-05-22 15:27
来源: 宁强县教体局 访问量:
打印
63K


近年来,宁强县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构建了“123”劳动教育模式,即一课程、两基地、三结合,助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课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一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劳动课。幼儿园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中小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开设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二是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注重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培养。三是积极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种植、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传承等劳动实践类拓展传统课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推进STEAM教育、创客教育开设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开展创意制造的现代化劳动实践课程

两基地:建立劳动教育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为:校内日常劳动和校内劳动基地劳动。校内日常劳动以服务性劳动为主,开展校园环境日常卫生打扫劳动教育实践,划分校园环境清洁区、班级教室环境责任区、绿植维护责任区等,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依托责任意识培育、学生成长记录、学分奖励机制、劳动教育评价等方法,开展评选“劳动之星”“校园劳动小达人”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服务性劳动的热情。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动手实践劳动为主,利用每周的劳动课一是开展校园小农田、小菜园劳动实践活动,种植农作物、蔬菜、中药材、绿植花卉等;二是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利用劳技室开展烹饪、缝纫、简单电工操作、手工制作、非遗羌绣刺绣展演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主要是利用研学基地开展教育实践研学活动。其中青木川古镇、玉皇观茶园、三产融合示范园、羌博园等研学实践基地累计接待30多所中小学共计2700多名学生开展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三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劳动三结合。社会劳动以生产劳动和公益性劳动为主一是社会、家庭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小于3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二是中小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比如高寨子中学在清明前后开展插秧、采茶等农业生产体验活动,南街小学、北关小学等学校开展清理小广告、城区环境卫生垃圾清理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结合研学实践、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植树、观摩工厂劳动活动,农村学校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家务劳动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共育,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共同引领孩子开展劳动教育指导其劳动技能。指导家长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一起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指导开展家庭劳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完成扫地、整理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开展烹饪、种植、养殖、家具家电维修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生活知识,逐步养成自理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1382cm太阳贵宾会app下载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政府院内1号楼5楼

电话:0916-2626687    传真:(0916) 2523943

陕ICP备14003207号-2    汉中网安:61230001     网站标识码:6107000033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45号   

1382cm太阳贵宾会app下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1382cm太阳贵宾会app下载”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